

育幼院照顧者支持計畫



在你心中, 家 是什麼模樣?
對這群孩子來說,家是最複雜的名詞 ......
「家」是什麼?
對於你我來說,也許是溫暖、愛與支持,但對於這群來自「逆境家庭」的孩子來說,「家」是個充滿矛盾的詞。
在原本應該無憂無慮的年紀,卻時常有著無數的擔心 ——


媽媽藥物成癮好一段時間了,
萬一她哪天突然被警察帶走,我該怎麼辦?
會不會我睡一覺起來,
爸爸媽媽又離我而去?
去學校前忘記幫爸爸
把地上的酒瓶收好,
等等回家會不會又要被打?
沒有錢吃晚餐了,
今晚是不是又只能餓著肚子?
「家」本應是每個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,感受到愛、開始學會愛的起點。對於你我來說,家也許是溫暖與支持,然而,對於這群來自逆境家庭的孩子來說,「家」是斷裂的、混亂的、甚至是危險的。
有一萬種逆境家庭的困境,就有一萬種需要被接住的孩子樣貌
當原生家庭的混亂與傷害持續不斷,「育幼院(安置機構)」成了萬不得已之下,唯一能保護孩子的選項。
因為這段辛苦的成長經驗,讓這群孩子長成了不同樣貌,有的沉默、有的暴躁,有的總是在笑,卻從不說心事,但我們知道,每一種孩子的樣貌背後,都是某種為了生存而發展出來的方式。
在愛無法長出的地方,孩子只能在心中築起一道牆
根據 2022 年的統計,
全台每 一萬 個孩子裡,就有 8 個孩子走入「安置機構」*
* 註:此算法不包含親屬安置及寄養安置
他們被帶離原生家庭後,轉往育幼院(安置機構)接受照顧。
也許「 萬分之 8 」聽起來不多,卻代表著約 2,500 個真實的孩子故事。
因為成長過程中,照顧者總是來來去去,當他們來到陌生的環境、遇見新的照顧者時,往往會以激烈的情緒、言語甚至是暴力行為,用盡各種方法來試探「你會留下來,還是又會像其他大人一樣離我而去?」
所有的防備與不安,像是在孩子心中築起的一道道城牆,這些,也都讓他們成為了最難照顧的一群孩子。


那些最難靠近的孩子,往往也是最害怕被丟下的......
10 歲的小華在來到育幼院之前,只去過學校幾次,注意力不集中、也不太會說話的他,發展相較同年齡的孩子遲緩。過去的小華幾乎以街頭為家,當他表現「不乖」、不符合父母期待時,也總會挨父母的一頓打罵。
來到育幼院後,小華對照顧者總是處處防備,尤其是其中一位照顧者哥哥。每次,只要看到他走過來,小華就會開始大吼大叫、罵髒話,甚至推人,像是在奮力抵抗一個曾經讓自己受過傷的身影。
但到了睡前,一切又會突然安靜下來,小華會坐在床邊等待對方過來,小小聲地說:「幫我蓋被子。」不管白天的衝突與爭執再怎麼激烈,他仍然會在夜晚時刻,等著照顧者幫他蓋上 被子後的那個擁抱,等著一句「晚安」。
也許,這是在彌補他過去從來沒有經歷過的安穩時刻,所有激動的情緒與行為背後,藏著的是小華不想再次被拋下的渴望。
陪伴育幼院孩子撐過風雨、慢慢長大的關鍵角色 —— 生保員
這群沒有披風的超人,努力用更多的愛填補孩子心中的空缺
在育幼院裡,有一群人默默守護著逆境兒少 —— 他們是「生保員」。
每天,生保員都需要穿梭在五、六個孩子之間,照顧孩子的生活起居、輔導課業、甚至是處理情緒與衝突,這些工作看似瑣碎,卻是讓孩子得以穩穩長大的關鍵。
他們總是不畏風雨地站在最前線,成為孩子在破碎的關係之外,少數還能夠依靠的大人。
.png)

為了孩子,他們努力成為一個「無所不能」的人,
卻總是得面臨著無數的困境
01
孩子的高需求
育幼院中的孩子有著截然不同的樣貌,注意力不足、情緒障礙、自傷傾向、暴力行為......,如何好好接住每一個狀況不同的孩子,是生保員每天都得面對的難題。

02
角色的高難度
照顧孩子的日常起居、情緒狀態、課業與生活,都是生保員的職責,他們在家長、朋友、老師、輔導老師等角色之間切換,用盡一切所能,帶給孩子更好的照顧。

03
現場高照顧比
生保員需要一次照顧五、六個孩子,在現場常是這樣:一個孩子情緒崩潰,需要生保員一對一安撫與陪伴;另一頭,兩名孩子的爭執也越演越烈。需要顧及的孩子太多,難以抽身,這是生保員隨時都可能遇到的狀況。

04
工作的高工時
孩子 24 小時都要有人照顧,生保員得配合日夜輪班制,或因為突發狀況需要加班。長期下來耗盡體力,更承受巨大壓力。



我也好想再多撐一下,可是這真的好難、好累......
每 10 位生保員中,僅有 2 位能待在現場超過兩年
當照顧者一個個負傷離去,誰來照顧留下來的逆境兒少?
太多時候,生保員只能在高強度的工作中咬牙撐住,最後帶著傷離開現場。
生保員的離開從來不只是少了一個人,孩子的日常支撐、照顧節奏都會因此崩塌。而對孩子來說,每當一位照顧者離開,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信任與安全感,又會像以前一樣再次破碎。
如果沒有辦法好好撐住每一位照顧者,這樣的循環只會一再地發生,最終,真正受傷的不只是生保員,還有每一個等待被照顧的孩子。


黃志豪
共同創辦人暨營運長
補教領域經驗,目前就讀於
非營利組織管理系所
在這趟不容易的旅程裡,
我們想建起這群超人的補給站
我們是 蛻變方成事協會 ,團隊夥伴曾分別擔任過 4 年的生保員、14 年的兒少領域社工師,也曾有過被安置的生命經驗。
曾經身處在第一線,也遇過大大小小的挑戰,我們比多數人都了解「生保員」這份工作最深處的困境。這段歷程也讓我們看見一條也許可以走下去的路 — 建立一個基地,成為這群生保員的重要補給站。
如果能夠讓生保員在進入現場前,先熟悉專業的照顧知識,了解現場可能發生的不同狀況;接著在進入現場後,持續提供全方面的專業督導支持,陪伴生保員度過每一個難關。這樣是不是就有機會,讓願意照顧孩子的超人,不再傷痕累累地離開?
於是,我們在兩年前展開了「萬 8 計畫」,串連全台灣多個育幼院,共同搭建起一個超人基地,讓這群努力接住孩子的超人,在需要的 時刻,也能被好好接住。



文國士(國國)
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
4 年生保員經驗,自己也曾是安置兒少
陳佳慧
共同創辦人暨培育長
14 年兒少領域社工師經驗
何謂「萬 8 計畫」?
從現場的緊急狀況應變,到高情緒張力的調適
陪伴生保員一步步建立起照顧孩子的專業技能,也慢慢長出照顧自己的力量
在萬 8 計畫的兩年期間,我們會和大家一起走過:


專業培育
為期 4 週的專業課程規劃,邀請各領域的講師與實務工作者授課,協助夥伴掌握育幼院兒少照顧的知識與技能。

長期支持
在夥伴正式成為生保員後,每個月會有個別與團體督導、每半年舉辦一次集訓,以及提供不定期的關懷與諮詢,陪伴大家穩穩地走在照顧孩子這條路上。
現場實習
讓夥伴進入育幼院,展開為期 2 週的實習,提前熟悉照顧現場,練習與孩子的日常相處與陪伴。






短短三年的時間裡,我們看見......

生保員漸漸發現自己和孩子就像隊友,共同面對著各自的生命課題。

曾被安置過的孩子,長大後選擇加入萬 8 計畫,只因為她記得,小時候曾經被溫柔的大人好好接住。

原本決定離開的生保員,最後選擇繼續留在現場,陪孩子再多走一段路。
有好多微小卻持續發著光的改變,都在提醒著我們,這條路值得繼續走下去
接住一個墜落中的孩子,需要集結許多的資源與力量
我們最擔心的是,這條路沒辦法繼續走下去......
想要真正接住這群孩子,需要一個長期、穩定的照顧系統。而「生保員」是這個系統裡最關鍵的角色。
「萬 8 計畫」是我們集結過去經驗,專為生保員打造的支持體系,但這無法單靠五個人的小小團隊就撐得起來,光是一屆萬 8 計畫,就需要橫跨兩年以上的長期投入。而我們最擔心的,就是這條照顧者的支持之路,走不到下一步......。
當離開成為常態,孩子又該如何相信自己值得被愛?
曾經,有位生保員第一天走進機構時,一個孩子抬頭看見他,第一句話便問:「你會待在這裡多久?」
對這群孩子來說,每一次信任都得鼓起好大的勇氣,都得冒上好大的風險。
我們正努力讓「被愛」這件事,重新變得值得相信。但是當生保員一一離開,我們也很擔心,這份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愛,也會跟著一起瓦解,最終成為孩子心中的另一道傷痕。
此刻,我們需要更多人一起加入,和我們一起撐住每一位照顧者,才能好好守護孩子對世界最後的信任。


是孩子最常問生保員的一句話



就是讓我們最感動的事
孩子與你、與我們,都可以是自己生命中的超人。
我們的童年或許都曾受過傷,在你我的內心深處,來自原生家庭的負面記憶,可能是家人的責備、否定與不諒解、長期被家人忽視的需求,也都在我們內心的孩子身上留下了一些傷痕。
但照顧逆境兒少的過程中,我們也看見這群孩子有機會慢慢改變、學習好好愛自己,這是我們最心滿意足的事。那時,孩子們也從一個只是被接住的人,變成屬於自己的超人。
只要還願意相信,我們就有力量成為自己生命中的超人,邀請你支持蛻變方成事,和我們一同撐起生保員的超人基地,讓他們繼續陪伴更多孩子好好長大,讓更多孩子也有機會成為自己生命中的超人。



